橋梁、隧道、大型場館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迅速發展,對安全監測提出較高的要求,傳統的安全監測系統難以滿足多類監測項目同時進行、海量數據處理分析和管理的需求。建立基于物聯網的重大基礎設施安全監測云服務平臺,能夠較好地解決目前自動化監測面臨的問題,向相關政府部門、建設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重大基礎設施動態監測信息,是當前遠程監控技術領域所重點研究和大力拓展的前沿課題與高新技術,對我國重大基礎設施的綜合管理具有重大意義?;谝陨显?,特確立了該課題的研究。
二、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技術原理:
1)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多傳感器集成、數據采集和無線傳輸;
2)利用多臺存儲服務器分擔存儲負荷,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
3)以并行數據庫系統的方式,使用多種計算資源解決海量數據計算問題;
4)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建立監測對象模型,實現項目的可視化管理。
考核指標:
1)開發安全監測云服務平臺;
2)進行軟件著作權申請和登記;
3)完成專業技術論文1~2篇;
4)以重慶主城區典型交通設施、大型公共場館為試點,進行遠程自動化安全監測,并能提供監測對象安全分析、監測成果查詢、預警預報功能。
三、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1)率先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多傳感器集成;
2)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安全監測系統中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
3)**將云計算用于海量監測數據的處理;
4)**運用三線激光掃描等技術實現項目的可視化管理。
四、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平臺已在重慶主城部分大型監測項目中使用,應用過程中平臺功能模塊得到進一步優化,目前平臺運行穩定,能夠勝任大型安全監測項目的實施和管理,達到了規范化、一體化、智能化的一平臺的效果。平臺架構設計合理,兼容性強,數據管理安全,面向政府、建設單位和廣大民眾提供服務,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五、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項目成果在重慶主城區部分橋梁、隧洞、大橋場館等重大基礎設施安全監測項目上己有應用,并在積極推廣。應用期間系統運行穩定,從數據采集到成果輸出實現了全面自動化;應用情況良好,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不過也存在一些問題:平臺訪問效率尚需進一步提高。